6日晚,
浠水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作出決定,
從7日零時起,
全縣防汛響應級別由三級升至二級。
從5日12時起防汛響應級別升至四級,
到6日升至三級,
一天后再升至二級,
浠水的防汛形勢為何如此嚴峻?
白洋河水庫突發(fā)險情,緊急轉移2.8萬名群眾
白洋河水庫位于浠水縣最大水系——巴水水系白洋河支流,1962年建成使用,總庫容2400萬立方米。5日至6日,白洋河水庫水位達85.6米,為水庫建成以來最高水位。
5日晚7時30分,水庫職工在巡查中發(fā)現(xiàn)水庫左壩肩背水面出現(xiàn)輕微散浸、脫坡險情,立即采取彩條布遮蓋、疏通排水溝等方式除險,并設立哨棚24小時盯守。
6日上午9時,水庫左壩肩脫坡險情迅速發(fā)展;中午12時,水庫右壩肩背水面又發(fā)現(xiàn)一處散浸險情。
浠水縣立刻上報險情并組織搶險,600多名干部群眾開動20臺施工機械,采取多種措施排險。
迅速趕來的長江水利委員會、省應急管理廳、省水利廳專家制定搶險方案,浠水縣連夜緊急轉移關口、團陂、汪崗3鎮(zhèn)2.8萬余名群眾,并連夜開挖第二溢洪道迅速降低水庫水位。
至7日早晨6點,水庫左壩肩脫坡險情體、右壩肩散浸險情體已打下木樁超過1萬根,水庫水位降至85米,險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鄂東第一水庫十孔泄洪,60年來首次
6日下午兩點三十分,有著“鄂東第一水庫”之稱的白蓮河水庫開啟十孔泄洪,最大泄洪流量達到3328立方米每秒。
這是白蓮河水庫建成60年以來第一次同時開啟十孔泄洪,浠水河沿線鄉(xiāng)鎮(zhèn)嚴陣以待,確保河道行洪安全。
白蓮河示范區(qū)黨工委委員、總工程師李志介紹,為了應對雨情,“水庫開啟多輪泄洪騰庫容,最近一次從7月3日起,當時水位102.5米,提前進行了預泄洪。”隨著暴雨強度的不斷增加,水庫水位上漲迅猛,到6日凌晨5點,白蓮河水庫水位達到103.6米,超汛限0.6米。
白蓮河水庫按照調度規(guī)則,開啟8孔泄洪,出庫流量達到2128立方米每秒。受上游英山羅田來水影響, 水庫入庫流量達到5000立方米每秒,到下午兩點,水庫水位持續(xù)上漲至104.48米,超汛限1.48米,4個小時漲了0.88米!按照市防指的統(tǒng)一調度指揮,白蓮河水庫開啟第二溢洪道兩個閘門進行泄洪。
開啟十孔泄洪后,至下午四時白蓮河水庫水位漲勢趨緩。
李志表示,將進一步加強巡查檢查,加強預警預測,科學精準調度,確保上下游防洪安全。
降雨量史上最強,地理位置易受上游影響
為什么浠水今年的防汛形勢如此嚴峻?
7日晚,浠水縣水利局局長錢曉東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,入梅以來,浠水全縣普遍遭遇歷史同期最大暴雨襲擊,先后出現(xiàn)5輪強降雨過程,降雨量超過歷史同期水平。5日至7月6日,浠水縣遭遇強降雨,12小時降雨量超過300毫米,降雨強度同樣十分大。
其次,浠水縣處大別山南麓,咽喉地帶,地勢低,這就決定了易受上游及周邊來水影響,大家都知道,今年入梅以來,羅田、英山等上游地區(qū)降雨量也十分巨大,曾造成多處山洪爆發(fā),這勢必給浠水造成更大壓力。
錢曉東說,目前浠水防汛形勢雖然仍有較大壓力,但各方面都已穩(wěn)定,轉移的2.8萬余名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。他表示,有著光榮革命傳統(tǒng)的浠水人民,在黨的領導下,一定能夠克服困難,戰(zhàn)勝洪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