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,山東濟南。古稀之年的南航機長陳德志在濟南“神筆警探”林宇輝的工作室里,拿著林宇輝為父親畫的年輕時的肖像照片,端詳良久,悲喜交加,他忍不住淚流滿面。“父親,你長什么樣子”“父親,你忠骨埋何方?”自從記事起,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陳德志心頭。從那時起,他就下定決心:此生一定要找到在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父親遺骨,讓他魂歸故里。
經過60年的苦苦尋找,陳德志終于找到了父親的忠骨安葬之地,還請人畫了一張父親年輕時的照片供瞻仰。60載漫漫尋父路,陳德志走得格外艱辛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他收獲了感動,也收獲了友情。
陳德志是湖北襄陽人,1969年被選為一名光榮的飛行員,入職中國南方航空(當時稱民航廣州管理局),退休前是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、資深機長。過去這60年,有一件事他始終沒放棄:尋找犧牲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的志愿軍父親。
父親參加抗美援朝犧牲他繼承父親遺志參軍
1950年朝鮮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,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衛(wèi)國的戰(zhàn)斗。陳德志的父親陳道友就是犧牲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的一名戰(zhàn)士。烈屬證上記載的時間顯示,陳道友于1951年5月參加抗美援朝,在64軍190師568團4連任戰(zhàn)士,1952年3月9日在戰(zhàn)場上犧牲,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3歲。陳道友犧牲時,陳德志還是個只有9個月大的嬰兒,當時他的姐姐才兩歲。
陳德志拿著父親的烈士證,格外思念父親。
對于父親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情形,陳德志也是從姑姑那里了解到一些細節(jié)。“當年我們家窮。我的父親雖然出生在農村,但他非常愛國。當時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,我祖父母去世得早,當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我父親二話沒說,就直接報名上戰(zhàn)場參戰(zhàn)了。當初,他從湖北入伍時,我還是媽媽肚子里9個月的胎兒。”
陳德志說,母親在他面前從來沒有提過父親。但從小他就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和別的孩子不同,別的孩子有父親陪伴,但自己沒有。“我五六歲,開始懂事的時候看到我們家里掛了一個烈屬光榮牌,但別人家門口沒有。就問我媽媽為什么我們家有這個牌,別人家沒有?當時我還沒上學不認識字。后來我媽就講了,你還小你大了就知道了。后來鄰居告訴我,說你爸爸是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犧牲了。”
陳德志說,雖然他沒見過父親的模樣,但從心底,他為父親感到驕傲,因為父親是保家衛(wèi)國的英雄。但沒有父親陪伴,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陳德志就會更加深深地懷念父親。“七八歲的時候,學校里放暑假,我和幾個同學在學校附近的水塘里游水,別的同學都有父母親陪著孩子去游水,我沒有。結果我就不小心滑到深水地方,在水塘里掙扎,后來我同學的父親發(fā)現(xiàn)了,看見我的辮子在上面漂。一把下去把我抓起來了,當時我就差一點沒命了。上岸后我哭得很傷心,當時我就心想,如果父親在身邊,看護著我,就不會有這種危險了。我好羨慕村子里的小朋友,他們都有爸爸。只有我沒有爸爸。”
陳德志拿著父親的烈士證,思念涌上心頭。
1968年,陳德志繼承了父親的遺志,報名參軍,這讓他覺得與父親的距離又拉近了一點。后來,通過部隊政審,成為了一名飛行員。“我當時已經參加工作,是供銷社的采購員是,這在當時是很吃香的。我是背著我母親報名的,我知道如果和她商量她肯定不會同意。當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后,她很難過,因為我父親就是當兵上了前線一去不復返,犧牲在異國他鄉(xiāng)的,而他唯一的兒子,他的命根子又報名當了兵。她心里真的是很怕,真的是不舍。”
陳德志入伍一年后,1969年被挑選為一名飛行員,入職中國南方航空公司。后來,他成長為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、資深機長。
陳德志拿著父親年輕時的畫像
志愿軍烈士后代尋找父親60載
70年了,沒有見過父親一面,父親在世時沒有留下任何影像,也就無從瞻仰父親遺容,每年清明節(jié),不知向何方祭拜。從未與父親謀面,但血濃于水的親情讓陳德志立下誓言一定要找到父親。參加工作之后,陳德志尋找到父親蹤跡的想法更加強烈。“我的父親是一名英雄的志愿軍戰(zhàn)士,是最可愛的人,作為烈士后人,我不知道他魂歸何處,也不能對他進行祭奠,作為他的兒子,無法釋然。我的心里始終感覺有個結,沒有打開。”
參加工作后的這52年,陳德志最大心愿就是找到父親的遺骸。“就算找不到遺骸,也要到朝鮮尋找父親犧牲的地方,去看望他、祭拜他。”因為之前朝鮮的旅游一直沒有開放,陳德志一直未能完成這個心愿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母親和姐姐相繼離開人世,讓陳德志尋找父親的愿望更加堅定。2011年退休后,陳德志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尋找父親的下落上面。
2018年,陳德志申請簽證到朝鮮尋找父親的蹤跡。因為父親的烈士證書背面記載著父親犧牲的地點。2018年7月,他找到了父親的犧牲地開城,在開城志愿軍烈士陵園,陳德志為志愿軍烈士敬獻鮮花。
陳德志在沈陽的烈士陵園的英烈墻上尋找父親的名字
由于當時戰(zhàn)斗的慘烈,找回父親遺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英名墻上寫著,這里安葬著15000多名烈士,但英名墻上只有10084名烈士英名,還有5000多名烈士,因為時間久遠,他們的名字無法確認。陳德志在英名墻上仔細尋找著父親的名字,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,英名墻上并沒有父親的名字。陳德志來到父親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,呼吸著那里的空氣,聞著土地的氣息,讓他尋找父親魂歸之地的心情更加迫切。跪拜之后,他把原本準備帶去祭奠父親的酒灑在長長的英烈墻前。沒有在英名墻上找到父親的名字,失望和難過之情一下讓他失聲痛哭起來。“我說,叔叔伯伯,你們都是我父親的戰(zhàn)友,所有的志愿軍烈士,你們并不孤單。我代表你們的子女,來看望你們了。”隨后,他把從廣州帶去的泥土,倒在烈士們合葬的墳上,他又從墳堆上抓了兩把土放進瓶,說要帶回老家,也算可以告慰祖先了,你們的后代陳道友回來了。
這一次朝鮮之行雖然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骸。不過,在尋親的過程中,他結識了一批有著相同命運的志愿軍烈士后代,也逐漸體會到眾多烈士后代渴望到朝鮮祭拜親人、慰藉相思的殷殷之情。在19.7萬名志愿軍烈士中,有10.5萬人被安葬在朝鮮。對許多烈士的子女來說,到朝鮮掃墓和祭拜親人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愿望。這些年,陳德志通過多種途徑,陸續(xù)找到了一批志愿軍烈士后代,大家互相溝通信息,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父輩們的遺骸。陳德志說,找到這些烈士的后代和親屬很不容易,但更難的是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父輩的安葬地。
60年后終于找到父親蹤跡
雖然沒有在朝鮮找到父親的墓碑和遺骸,但陳德志并沒有放棄。在中華英烈網(wǎng)上,輸入陳道友的名字,能找到他的英勇事跡。陳道友入伍后,因作戰(zhàn)勇敢獲獎一次,在三郡里戰(zhàn)斗中,他拾起美軍扔來的手榴彈還擊時不幸犧牲。“我父親當時是撿起那個手榴彈想扔回去,但已經晚了,手榴彈當時就爆炸了,可能他就是炸得遺體都不全了,所以沒辦法確認他的身份,所以可能造成英烈墻上沒有他的名字。”
回國后,他多次到東北的烈士陵園打聽父親的下落,但凡有一絲線索,他都不放過。他一直有一個信念,再難,吃再多苦,也要找到父親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陳德志得知沈陽有一個抗美援朝烈士陵園,并通過朋友咨詢確認,父親陳道友的名字就在烈士英名墻上。至此陳德志的尋訪終于有了確切的線索。
2018年11月15日,陳德志和妻子來到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,與父親“見面”。當天一大早,陳德志穿上了全新的飛行員制服。“對我來說,這是一生當中最重要、最渴望的一天,68年的期盼。要去見我的父親,這是我一生的夢想。我穿這一身衣服也是讓我的父親看到他的兒子是一名光榮的飛行員,沒有給他丟臉,沒有辱沒他的英名,相信爸爸也會為我高興的。”
在19萬烈士英名墻上,陳德志終于找到了父親的名字,他輕輕撫摸著英烈墻上父親的名字。一位68歲的男兒,從來沒有叫過一聲爸爸,他怯怯地叫了一聲“爸爸”,而后嚎啕大哭。陳德志在英烈墻前跪了很久,68年沒見過父親,他有太多的話要和父親說。“爸爸,媽媽和姐姐都去世了,咱們家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了”,壓抑在他心里68年的思念回蕩在烈士陵園上空,陳德志淚如雨下。
考慮到父親離家多年,夫妻倆還特意準備了老家的特產,還為父親帶來了湖北的白云邊酒。“如果我的母親還在世,知道我找到爸爸,那她多高興啊。”
陳德志的妻子崔崇說,丈夫夢想了無數(shù)次父親叩響他的房門,也有很多次,他在睡夢當中他哭濕了枕巾。她問丈夫怎么了,丈夫說,他夢到父親了。“他68歲之前,從來沒有見過爸爸,也沒有叫過爸爸。找到父親的忠骨安葬地之后,他平靜多了。”
林宇輝為陳德志的父親陳道友烈士畫像
“神筆警探”為烈士畫像圓他心愿
雖然有了父親的消息,但陳德志還一直有個心愿,希望能有一張父親的照片,供瞻仰、憑吊。就在近日,國內著名的“神筆警探”林宇輝圓了他這個夢。
林宇輝退休前為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,先后為數(shù)十起重特大案件提供關鍵性技術支持。退休后,林宇輝除了對警方辦案提供協(xié)助外,還有一個心愿——為100位革命烈士免費畫像。經過身邊的朋友推薦后,陳德志找到了林宇輝,說出了自己的心愿——為父親陳道友畫像。得知陳德志父親的英雄事跡,并且聽說陳德志過去這60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父親,林宇輝深受感動,欣然答應。
但陳德志沒有父親的照片,畫像難度極大。林宇輝讓陳德志找來自己年輕時的照片,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員的照片,并通過陳德志的姑姑介紹父親的模樣。經過幾個晚上構思和修改,畫像終于畫了出來。2021年1月9日,陳德志從廣州乘坐飛機前往濟南,迎接父親的畫像。拿到畫像后,陳德志趕緊和在湖北老家的姑姑做視頻連線。陳德志的姑姑已經80多歲了,是健在的唯一見過父親容貌的人。面對畫像上栩栩如生的父親,陳德志喜極而泣:“父親啊,70年來,兒子一直想知道你長什么樣。今天兒子終于見到你了。”他轉身向林宇輝致謝說:“謝謝林警官,感謝你完成了我一輩子的心愿。”
陳德志說:尋找父親的夙愿,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實現(xiàn)了,雖然是隔空相見,雖然是70年后的相見。“我可以自豪地告訴父親:你的兒子有你英雄的血脈,70年來,我一直用你的英名鞭策自己,我為你自豪,我也值得你自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