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精品无码中文一二三四五不卡_亚洲一区二区美女爽爽爽_亚洲五大码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蜜

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文化 > 舊聞解密
投稿

百歲宋平

2017-05-27 00:22:56 來源: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:宋春丹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在北京西城區(qū)一座毫不顯眼的四合院里,宋平已經度過了25年的退休時光。他深居簡出,平日里看書讀報看電視,品茗散步,寫書法,1917年出生的宋平是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(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),在1920年前出生的中共元老中碩果僅存,是目前中共黨內資格最老、退休時間最久的常委。

    2017年4月是宋平的百歲誕辰,但沒有人知道具體是哪一天。連他的老部下、中組部原副部長劉澤彭都不清楚。劉澤彭告訴記者,宋平從不允許別人為他祝壽,也堅決不透露具體日期,這是他的秘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自我嚴格要求成習慣
    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原主任陳東林很早就認識宋平了。
1953年9月,剛36歲的宋平被任命為勞動部副部長,1956年又出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,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部級干部之一。陳東林的父親也在國家計委工作,陳東林和宋平的兒子宋宜昌也是同學。
    幾年前,陳東林和宋宜昌聊起學校生活:“那時候覺得你像個窮人家的孩子,身上沒錢,衣服也挺舊。”宋宜昌說:“那是我父親管著我們啊,太嚴了。每個月飯錢就只給將將夠吃的,有時還忘給,就得跟同學借飯票。”陳東林問:“你父親的錢干嗎去了?”他笑著說:“呵呵,可能他都交黨費了吧。”
    宋宜昌是科普作家、軍事文學作家,寫過《海軍史》等不少著作,會幾門外語,但退休時只是科普出版社一個普通副編審,沒有擔任任何領導職務。陳東林聽說,宋平還在常委任上時,一次和宋宜昌一起去北戴河,他讓宋宜昌自己買票坐車去,不能坐他的專列。宋平兒媳的工作單位有變,他囑咐不許其他人幫忙安排,讓她自己去找工作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訪宋平
    2012年,當代中國研究所想采訪一些當年參加三線建設的老同志。為此,陳東林與宋平秘書聯系,宋平同意接受采訪。2014年,人民日報社旗下的《國家人文歷史》刊登了這篇訪談文章,并按照規(guī)定付給3000塊錢稿費。陳東林上門去送稿費,宋平秘書說:“不能收,宋老說了,接受采訪是他的工作,工作怎么能收稿費呢?”
    2015年12月,陳東林第三次采訪宋平。這次采訪同行的還有攀枝花文物局局長張鴻春等人。此前,宋平曾為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題寫了館名。陳東林聽說,宋平從不輕易題詞,并且一定要通過組織手續(xù)找秘書。攀枝花方面想送一些紀念品聊表心意,陳東林說宋平不會收的,建議不要送。這次,張鴻春仍然帶了一塊攀枝花的苴卻硯,特地說明是本地產的紀念品,不是買的,送給宋老寫書法用。但宋平說,中央有八項規(guī)定,不能收禮,還是把硯臺退了回去。
    陳東林發(fā)現,宋平幾次接受采訪穿的是同一件白襯衣,他問宋平:“宋老怎么總穿同一件衣服?”秘書解釋,他只有這件比較齊整的襯衫。陳東林問宋平在天安門觀看大閱兵時穿的是不是這件,他回答說是的。
     宋平家中的客廳里有一個大地球儀,每次看到新聞事件,他就去轉動地球儀查找地點。“但他不評論現在的中央決策。他很守紀律,退休了就只談退休老人該關心的事。”陳東林說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關心希望工程
    宋平一直很關心希望工程,1994年,宋平、陳舜瑤夫婦通過中央希望工程總部搭橋,資助了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板巖鄉(xiāng)王家村的三名小學生。第二年8月,他們夫婦致信陜西山陽縣希望工程辦公室,寄去1600元錢,幫助4名兒童復學。宋平退休后有一次去四川,負責接待的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曾是他在甘肅工作時期的秘書,勸他去趟九寨溝,好不容易說通了。第二天,專機已經準備起飛,他卻坐在沙發(fā)上不起來,說:“啊,去九寨溝嗎?我先問你們個問題,飛到九寨溝,飛機用多少油?要花多少錢?這些錢能建幾個希望小學?”最終沒有成行。
    2012年,原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、老干部局局長徐中遠捐出自己的全部稿費,并聯合幾位有志慈善的企業(yè)家,成立了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,宋平為基金會的助學項目起名為“圓夢班”,并為“圓夢班”題寫了班名,他沒有題上自己的名字。徐中遠把加上了宋平名字的“圓夢班”牌匾拿給他看,宋平不是很高興:“這兩個字搞上來干嘛?圓夢班是我寫的就是我寫的嘛,這兩個字不說也可以
嘛。”
 
 

 宋平(中)和夫人陳舜瑤(右四)與前來探望的“漂亮中國”人員合影

 

宋平家中的客堂里有一個年夜地球儀,每次看到新聞事務,他就去動彈地球儀查找地址

 

責任編輯: 劉偉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