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檢深43歲,梧州市看守所副所長,從警21年的時間都在和死刑人員打交道。本文是他的自述,摘登如下:
獄警要做的,是理解人
1995年,我20歲,成了梧州市看守所的獄警。入職大概一年后,所里把我分到了死刑人員監(jiān)區(qū)。一天,以前縣看守所的老所長找我聊天。他說,你要多看點書,工作上多總結(jié),多去了解和理解一些其他行業(yè)的事情。
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,確實是這樣。如果這個犯罪嫌疑人是醫(yī)生,你又了解一些醫(yī)務(wù)知識,就很容易有話題。要打開別人的心扉,首先要了解他的專長。
2006年左右,有個21歲的男孩,參與入室搶劫,把一個女老板殺了。起因很簡單,他爸媽早亡,小時候跟著叔叔在湖北勾松脂,長大后跟著姐姐姐夫生活,問姐姐借了三千塊去學(xué)車,車還沒學(xué),賭博把錢輸?shù)貌畈欢嗔恕?/div>
石檢深每天清晨從這里進去,開始他的工作
他賭錢時認識另一個人,說沒錢就去搶。他擔(dān)心姐姐姐夫因為他賭錢責(zé)罵他,只好去搶,搶完就把別人殺了。被判了死刑,剛進來就鬧自殺,折騰一個月,天天鬧。
我的切入點就是跟他聊勾松脂。我就說我也是鄉(xiāng)下出來,小時候也勾松脂,說到和他經(jīng)歷不符的地方,他就會插話了。他愿意開口,我們就有共同語言了。就這樣,他一個月不開口,我三四天就攻開了。后來因為同案犯在逃,責(zé)任不清晰,他改判了死緩。
死刑人員剛進監(jiān)區(qū),都會經(jīng)歷一段很長時間的適應(yīng)期。最開始我是肯定不和他談案情的。人都是肉體凡胎,心里的變化會通過語言、眼神和一些肢體動作看出來。最直觀的指標是飲食,人有思想顧慮時,是很難吃得下飯的。拿出一碗飯,如果他能順利吃下三分之一,那可能這一兩天就沒事,如果吃不下,還要繼續(xù)和他談。
我記得有一次,我在普通監(jiān)區(qū),管過一個十六七歲的搶劫犯。午飯時間,他坐在放風(fēng)場邊上吃飯,我就問他,你吃得飽嗎?他說能。我說現(xiàn)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如果吃不飽你跟我說,我讓你吃飽,他嘩嘩眼淚就流下來了。可能是很久沒有人關(guān)心他了。
我當(dāng)時就覺得,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,也需要關(guān)心。他們的愿望都是很簡單的,有時候你滿足一下,他們都感恩流涕。和他們相處,肯定不能讓他們感覺我們是管教與被管教的關(guān)系。
要讓他們放下心里噎著的那些事
這么多年,我管過上百位死刑人員,販毒的、殺人的、搶劫的……接觸下來我最大的感觸是,要給他們生的希望。所謂生的希望,其實不僅僅是生命延續(xù)的那種生,如果能讓一個死刑人員放下他心里噎著的那些事兒,知道他生命中也有一兩件有意義的事情,那也是一種重生。
比如說我管過好幾個殺自己伴侶的,各種方式都有,用炸藥、潑硫酸、碎尸等等。原因也不外乎伴侶出軌,或雙方感情破裂。入獄后他們的狀態(tài)高度一致,就是不悔罪,不求立功表現(xiàn),甚至一審判死后不上訴。
有一個販毒的死刑人員,妻子要離婚,還要孩子的撫養(yǎng)權(quán),他強烈拒絕。我勸他,是懲罰妻子重要,還是給孩子健康的環(huán)境重要?你從小缺的那些愛,希望孩子也缺嗎?你把孩子給他媽媽,他以后想起你,只有愛,沒有恨。因為你愛他,給了他重新生活的空間。他聽了這話,很舒坦地就把孩子給了妻子,沒了遺憾。
石檢深(右一)去死刑人員家里探訪
每天早晨獄警上班,都要回放前一晚的監(jiān)控視頻。總是能看到,他們反復(fù)翻看家人的照片、信件,看完倒在一邊,拿毛巾或被子蒙住頭,流一晚上的淚。有時談話,稍一提起家人,就有人眼圈發(fā)紅。
真正到了最后幾天,大多數(shù)人也都比較坦然了,畢竟之前有過那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(shè)。我們沒有民間流傳的所謂最后一頓飯、告別儀式、遺書之類的,刻意不給他們營造這種氛圍。執(zhí)行前有個臨終會見,十幾分鐘時間,見了家人,他們除了哭還是哭。
人去了刑場,他們的遺物要留給家里。那些家里的來信,都已皺皺巴巴,邊角磨得很臟很臟,那是讀過百遍千遍的痕跡。信件和相片,是他們最珍貴的東西。在給家人的最后一封信里,他們總是寫,爸媽,孩兒不孝,你們要注意身體。